&esp;&esp;朝廷这诏令加重了百姓的负担,百姓不仅要支付更多的人头税,还少了个劳动力去耕作。那这天地的产出自然也会减少,收成少了,明年也没银子去免劳役,如此就成了恶性循环。最后就是百姓越来越穷,朝廷的税收也会越来越少。
&esp;&esp;徐京墨半点不犹豫地痛批这诏令,他的论据出自《尚书五子之歌》,“民可近,不可下;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
&esp;&esp;民为本才是正道。
&esp;&esp;这次的月考左言依旧是年级第三,徐京墨是年级第五,杜领航是年级第二十一。
&esp;&esp;崇山书院的夫子们聚在一起争论着,“这左言、徐京墨的成绩足已升至乙级壹班,明年下场乡试加上这二人,我崇山书院的胜算更高一筹。”
&esp;&esp;那国字脸的夫子反对,“学子的本事到了,自然可以下场,但是不是为了什么书院的胜算。”
&esp;&esp;田夫子插了一句“左言是准备明年下场,徐京墨还在犹
&esp;&esp;豫。”
&esp;&esp;“犹豫什么,难不成他是奔着头名在准备?”
&esp;&esp;田夫子只知道个一二,但是也不确定是不是真是原因,犹豫一下还是说,“徐京墨乡试要回原籍考,听说金陵的学政在院试时刻意刁难他,两场考试都将他安排在臭号旁。”
&esp;&esp;众人一听,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隐情,刚才那夫子突然反应过来不对啊,“乡试的主考官是朝廷指派,又不是本省的提督学政。”
&esp;&esp;一直没说话的老者缓缓开口,“不必再争了。左言直接升到乙级壹班,徐京墨升到乙级贰班。”
&esp;&esp;众人虽然不知道为何这样安排,但是院长已经定下,自当遵从。
&esp;&esp;老者担心的是朝廷指派的人又是三皇子一系的,这乡试可是九天时间,徐京墨如今年岁也不大,没必要拿自己去冒险。
&esp;&esp;崇山书院能屹立数十年,又岂会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民间书院。之前唐柳那事,就是老者找了南宫君烨帮忙查出那个有才书铺背后的东家,然后又找了巡抚大人帮忙,才压下了那嚣张的杜家小儿。
&esp;&esp;杜领兴得了个正六品的右参将,知道杜领航在崇山书院读书后心里愤愤不平,也担心有朝一日杜领航真能出人头弟。于是就想了个“绝妙的”主意,毁了崇山书院,让杜领航没地方读书。
&esp;&esp;他安排唐柳策动书院内的学子抄书卖钱,若不是他们提前发现了唐柳,再过上一年半载,恐怕有半数学子将会卷入此事。全部开除这些学生,会让书院的名声受损,说不定还会让要参加科举的学子心态受影响;不开除,那以后人人都会抄书去卖。
&esp;&esp;这样被卖出去书籍,他又以高价再售,既能赚到银子,还能培养崇山书院的对手,此乃一石二鸟之计。
&esp;&esp;不愧是个妾生子,这小心思倒是多。可惜了,他这一番努力终究是白费功夫。
&esp;&esp;有了巡抚大人的警告,杜领兴自然不敢再造次,崇山书院已经言明,除了杜领航一脉的人,杜家人一个不收。
&esp;&esp;老者从巡抚大人那处得知,明年的主考官可能是新任的户部左侍郎李柏然,也是三皇子的人。
&esp;&esp;李柏然,出身寒门,乡试时被温大学士看重,收为弟子。殿试后高中榜眼,先入翰林院,后到工部,本以为是个难得的清流,谁知道这人不知何时被三皇子笼络了去。为了仕途,背叛恩施,陷害徐家,而后一路高升到了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。
&esp;&esp;论做官,怕是本朝无人能出其左右;论做人,怕是鲜少有人能输给他。这人要是真的当了主考官,徐京墨能不能全须全尾的从考院里走出来都是个问题。
&esp;&esp;官场上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,老者也不欲多说,左右徐京墨还小,再等一届也无妨。说不定还真能得个解元。
&esp;&esp;左言直升壹班,也无人有异议,那张贴出来的考卷让人心服口服。
&esp;&esp;左言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直接升去壹班,但是为何只有他一人升了呢?他看了眼一点不在意的徐京墨,问“要不要去问问田夫子?”
&esp;&esp;“不必,我本身就不急着参加乡试。倒是你,升到壹班,要全力以赴了。”按照以往的情况看,乡试要想考中就要保持壹班前五的名次。左言现在是第三,依旧是半点不能放松的。而且乡试的考题还有律法,这部分左言还得要下功夫去学。
&esp;&esp;徐京墨下午有书法课,最近他练字似乎到了瓶颈期,总觉得写不出来。写的字有形无神,让他很是不满意。
&esp;&esp;看过他的作业,冷夫子对他的评价也是如此,“你选了行草,又何必再压抑自己?”